“绿色经济” 从节能降耗开始

2009-08-12 09:12 来源: 我的钢铁

2009以来,市委、市政府将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来抓,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69亿元,同比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60.7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81%。与此同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18.68%,雅安在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三大因素带来能耗下降

对于上半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的原因,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具体来看,我市万元工业增加值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水电行业的大幅增长带动工业增加值单耗下降。

今年上半年,我市新投产水电装机104万千瓦,新增发电量1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6%。水电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28.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41%。

由于水力发电几乎为零能源消耗,从而拉动了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同时,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通讯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11个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32亿元,同比增长52.6%,占全部增加值的27%。此类低能耗加工制造行业的快速增长,也拉动了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此外,今年上半年新投产的雅安松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新诚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工业增加值能耗的下降。

第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万元增加值能耗的下降。

今年以来,铁合金行业为适应市场需求、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普遍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调整。原来以低附加值硅铁为主的铁合金行业,逐步调整为以硅铬、中低微炭铬铁、硅钡、硅钙钡等低能耗、高产值的产品为主体。如原来每吨售价5400元的硅铁,耗电量为9000—10000度,改为生产低微炭铬铁后,每吨低微炭铬铁售价高达12500元,而耗电量却只有2500—3000度。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大促进了工业增加值能耗的下降。

第三,受地震的影响,去年二季度企业生产不正常,导致去年同期单位产品能耗偏高;按照全省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要求,我市今年上半年淘汰了耗能较高的落后生产能力企业11家,通过技术改造更换设备降低能源消耗的2家,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此外,为最大限度发挥能源带动工业发展的作用,我市加大了对电力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力度,将有限的能源向耗能相对较小、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企业倾斜,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节能降耗。

不过,市经委有关人士表示,我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要完成全年节能的目标和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据了解,随着铁合金行业的复苏和交通等条件的改善,预计下半年我市以铁合金为主的高耗能工业开工率将进一步提高,以铁合金为主的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预计将达到20%左右,比上半年提高7个百分点。为此,工业综合能耗增速将比上半年有所提高,万元增加值能耗也将有所上升。第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可能同比下降10—15%,全年同比下降8—10%。

多措并举发展“绿色经济”

对于如何降低能耗、发展“绿色经济”,各方面说法不一,但我市许多业内人士都赞成这一点: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排污少的项目。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来看,我市还没有跨越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市统计局工交科一负责人说,“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应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拓展企业的产业链、技术链、市场链,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

该负责人建议,我市应严把高能耗行业准入关,严禁投资新建或改扩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缺乏能源、环境支撑条件的高能耗生产项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在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严峻的形式下,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扶持高附加值产业的步伐,优化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努力构建生态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社会;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生物柴油等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进一步推动高附加值、低能耗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逐步将发展的重点向第三产业转移。

此外,还应搞好节能技术推广,抓好节能技改项目,组织好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大力扶持优势产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号召企业加大优质能源的使用比例;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一方面,要控制煤炭消费量,重点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在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和设备进行全程、动态监控,提高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