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赣州工业注入新活力

2010-06-13 08:40 来源: 我的钢铁

激情6月,赣州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再次捷报频传。今年1月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0.46亿元,同比增长24.61%;完成工业总产值329.5亿元,同比增长51.43%。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盈利企业盈利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路径,赣州迈出了坚实果敢的新步伐。三大优势产业、六大主导产业纷纷实现华丽转身,赣州,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集群化、集约化——“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绽放耀眼光芒!

规模以上钨工业企业66家,APT、钨铁、钨粉、钨条分别占全国的65%、40%、30%、40%;稀土分离企业16家,离子型稀土矿分离规模达2.84万吨/年,稀土金属生产能力全国最强……

一组令人称羡的数字,足以让人们对我市三大优势产业在全国的位置刮目相看。

然而,这种令人刮目相看的地位却来之不易。长期以来,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心骨,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集群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却成为了制约三大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市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坚定地选择了走集群化、集约化这条壮大产业的必经之路。

一个地方产业集聚规模越大、集约化程度越高,就越有特色、有后劲、有竞争力。为推进我市钨、稀土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市引进了一批精深加工的企业和项目。日本东芝、中国五矿、厦门钨业等国内外知名钨企业,横店东磁、广东广晟、新疆金风等国内外知名稀土企业纷纷在我市投资落户,崇义章源、赣州中瑞、虔东稀土等一批本土钨、稀土企业也积极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扩展。同时,不断优化钨、稀土资源配置,推进优势资源向深加工环节和优势企业集中。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一批集采选冶加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综合类企业,从我国重要的钨、稀土资源基地提升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钨、稀土资源和冶炼加工生产基地。

集群化、集约化的理念让我市钨、稀土和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崛起。2009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3亿元、利税总额20.8亿元。如今,赣州已成为钨和稀土原矿及冶炼加工产品主产区、集散地。“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绽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集聚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千帆竞发

新型工业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优势产业上。近年来,通过实施集群化战略,我市六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千帆竞发之势。

重点扶持100户重点企业,突出对六大主导产业中有做大做强前景和对产业发展起到带动领跑作用的35户龙头企业大力培育。针对重点企业,我市落实市领导挂点帮扶和部门负责制,开辟绿色通道,在资源配置、项目用地、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减轻企业负担,及时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保障了企业平稳运行。

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政策迅速见效。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批六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逆势壮大,重点扶持的百户重点企业中四成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实现大幅度增长。2009年,我市除有色行业之外其他五大主导产业逆势增长。全市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制造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非金属矿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81.14亿元、38.9亿元、131.75亿元、108.77亿元和6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35%、46.89%、32.74%、32.95%和22.25%,五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上年的41%提高到49.05%。

围绕电子电器、轻纺、机械、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我市还引进建设了一批配套协作企业,这四大产业危中求进,去年增长速度均达到20%以上,正加速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龙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获省级认定,一批大项目正在引进;赣县有色产业基地即将获得省级认定,项目平台的优势更加显现;南康家具产业基地已成为南康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296户,比上年增加57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或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15户。

优结构促调整——描绘新发展蓝图

2008年,中国五矿集团与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和定南大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5年内投资20亿元,引进顶尖技术,建设稀土灯用萤光粉、稀土节能灯和稀土磁性材料及应用产品项目的计划就此敲定。中国五矿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离子型稀土分离企业也正式进军赣州。

从中国五矿集团与红金稀土、定南大华重组,到广晟集团与龙南和利、龙南和泰重组,再到中国保利与地调大队的合作,中国建材集团与宝华山水泥的合作,近年来,一系列联合重组在我市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并弱、大吞小的企业竞争场面也屡见不鲜。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支持鼓励产业龙头企业利用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实施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是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思路。”市工信委负责人介绍。

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尤其注重将钨、稀土等资源导向型产业,把资源整合与产业整合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引进战略投资,对矿产资源和加工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对电子电器、机械、轻纺、食品等市场导向型产业,我市则着力扶持华劲纸业、华坚鞋业、高飞数码、谱赛科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抓好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协作配套项目的引进,使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集聚平台的功能正在显现。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创建技术合作联盟。2009年,我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速推进,赣州冶金研究所技术中心和虔东集团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省级认定,8个省重点新产品的试产、33个省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顺利开展,章源钨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钨基高性能硬面材料产业化等4个项目申报国家重大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争取资金扶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金力科技、华劲纸业、赣州五环机器、赣州东磁等7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省技改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谱赛科公司甜菊糖甙二期技改项目、悦安超细羰基铁粉二期技改项目、瑞金万年青二期干法水泥项目、燕京啤酒公司退城进园扩能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和投产。

一系列优结构、促调整的措施为全市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我市有色行业占工业的比重从43.35%下降为33.77%,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制造业、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4个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从去年的34%上升为41%,有色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有了较大改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