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四万亿”需理性对待

2012-08-03 08:44 来源: 我的钢铁网

日前,由于楼市限购、内需疲软、出口受挫,投资成了各地区稳增长青睐的对象。据报道,在已发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27个省区市中,有23个地区超过全国整体水平,占到已公布地区数量的85%。其中,近5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5%以上。在新的稳增长措施中,地方政府似乎有再来一轮“四万亿”的冲动,而此舆情热度也在不断攀升。

地方投资有冲动

就在7月之中,宁波、南京、长沙等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地方政策:

7月16日,浙江省宁波市下发《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新政内容涉及清费减税、扩大投资。

7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涵盖投资拉动、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等10个方面。

7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对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项目195个,总投资额达8292亿元,以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激活潜在市场需求。

据了解,贵州将于8月份公布《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从各地上报2382个项目筛选出约3万亿元的重点投资项目。

对于地方此行为,专家表示,上半年固投同比增速超过30%的地区大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由于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大幅高于全国水平属于正常现象。但由于传统产业已经趋于饱和,应当对投资领域有理性认识,否则长期难见效果。

冲动背后是什么

投资对于GDP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是盲目上项目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冲动投资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隐患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其微博直接表明:“这情况就好比给病入膏肓的病人猛打强心针,最终会在短暂兴奋后,陷入更深危机这些乱投资又得老百姓买单。”

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

有网友担忧,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资源、能源的粗放、浪费、破坏性开发;大量投资带来的严重产能过剩、金融资产坏账风险、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但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增长在消费、出口短期提振无望的情况下,投资不得不成为减缓经济下滑的主要动力。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也认为,长远来讲,虽然消费是主力,但目前大规模拉动消费不现实。因此,为了稳增长,有效的投资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理性对待是关键

有网友认为,此次投资与2008年中央主导的“4万亿”投资计划相比,虽然基础设施等方面尚存一定投资空间,但整体已经大幅收窄,其边际效益已经大幅降低。同时,某些地方的投资冲动会不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隐患。另外,此次投资还会存在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较高等不利因素。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曾建言中国经济发展,称应激活超过3.2万亿的外汇储备,为庞大的经济转型“埋单”。因为外储可用来从国外购买天然气、铁矿石等中国急需的资源,甚至租用及购买海外土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表示,鉴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上的问题,“政府最好还是减少干预,以引导为主,给企业减税,扶持公平竞争环境,那样才会有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活力。”

也有人指出,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只能是短期行为,从长期看,中国的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我们需要进行的结构转型一方面是去房地产、去重化工业,另一方面是从消费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过去政府主导的投资转变为市场主导的投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