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罗布泊发现130万吨特大型镍矿

2012-11-07 17:33 来源: 我的钢铁网

稳增长强信心

新疆罗布泊发现130万吨特大型镍矿总价值超500亿

继续我们“稳增长强信心喜迎十八大”的系列报道。今天我们来关注一种重要的资源,镍。镍是制造不锈钢和钱币的重要材料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镍金属消费的第一大国,但每年所需要的镍矿50%却要依靠进口。经过5年的努力,近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边缘的若羌坡北地区发现了一个特大型镍矿,记者近日就跟随国土资源部的专家组前往罗布泊进行了调研,来看报道。

记者:“这一台台正在轰鸣工作的机器就是新疆坡北镍矿的钻机,坡北镍矿身处新疆东南腹地的罗布泊边缘,距离乌鲁木齐直线距离约500公里,之前这里经过10多年的勘探但并没有大的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中央地勘基金对这里进行了全国专家会诊,并投入大量资金后这里成为了继金川镍矿后我国又一特大型镍矿。”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若羌坡北地区就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新的矿点也不断被发现,但当时发现的矿点都是小矿点,没有一个像样的大矿床。2007年,新疆若羌坡北地区开始对社会资本开放,新华联(4.95,-0.19,-3.70%)泰德矿业公司投入3000万元开展风险勘查,两年间虽然共探明了15万吨的镍资源量,但在戈壁这种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这样的投资回报并不理想,而继续投入更多资金,还面临找不到大矿的风险。就在企业发难的时候,2009年他们申请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央地勘基金在经过缜密审评后,认定这一地区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并分两批开始注资,专家随即对这里进行勘探技术指导,总投资达1389万元。

新华联矿业总公司勘查技术部经理和相良表示:“企业照国家资金有点还是投入和产出考虑比较多,那么利用国家勘查资金,实际上是国家帮我们承担了一部分风险,那么这样的话就使得我们勘探胆子比较大一些,去大胆认证一些思路。”

申请到中央地勘基金以后,地质勘查队当年就部署了6个钻孔,开钻以后孔孔见矿,并且都是品味和厚度都很高,之后又部署了20个钻空打下去之后发现了纯度更高的富矿。

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总工程师邓刚表示“我们现在初步圈定主矿体的长是1800米,斜深控制最大深度是1300米,资源量初步估算这个已经达到接近130万吨以上了,应该是达到特大型的镍矿。”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130万吨的镍储量最后开采加工后,可利用资源量保守估计也在60万吨以上,按照现在国际上每吨镍最低价8万元人民币一吨,这个矿目前的经济价值已经超过500亿元。

稳增长强信心

资金专家双投入中央地勘基金扶持民企采矿

在罗布泊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疆坡北特大镍矿最后被成功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入驻,而从2007年,中央地勘基金成立后,矿藏的勘探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按照民企加基金的方式,累计发现的矿产价值已经超过千亿元,那么这种模式究竟是怎样的?接着来看记者的调查。

2007年以前,我国的重点矿业大多是由具有实力的国有矿企单位进行勘探和开采,一般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不足,很难独立开采大矿,为进一步促进矿业市场经济运作,2007年国家专门成立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扶持,让更多的企业有机会进入市场。

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表示:“基金的立项主要是看项目,确定项目的前提是看是不是国家紧缺的矿种,另外这个矿产地是不是国家规定的重点成矿区带,跟国家经济发展的格局是配套的,在这个范围的项目都属于基金应该支持的项目,对申请项目的单位对它的所有制基金是没有要求的,不管是国有的民营的,主要看项目,项目符合国家需求,国家就支持。”

记者了解到,中央地勘基金主要介入的时机就是在找矿阶段,当进入到开采阶段后,中央地勘基金就会按照当时注资的比例,与企业进行分成,随后退出项目,盈利的资金会转投到其他需要扶持的项目上。而中央地勘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支出,赢利则直接返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5年来中央地勘基金先后分8个批次在28个省实施了303个项目的勘察,投入资金27亿元,帮助企业发现了煤、铀、铜、镍等重要大中型矿种53处,找矿成果十分显著,从目前已经完成权益处置的项目看,基金在退出后社会资金后期跟进十分踊跃,从目前已经完工的131个项目看为国家创造收益260亿元,对社会投资的拉动比例达到了1:30,发现的矿产累计经济价值已超过千亿元。

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表示:“现在国家要求稳增长,强信心,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下,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时候有人来支持它,有基金来支持它对它增强信心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一个每找到一个矿,确定了这个地方是有矿的时候,对企业后续的投资信心就是倍增,这是对整个社会经济拉动最直接的一个表现。”

稳增长强信心

新闻特写:新采矿人的故事

记者在罗布泊当地采访时在矿区一共住了3天,在这3天的采访当中给记者体验最深的就是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寂寞,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批80后的年轻人却常年驻守在这里,成为了矿区的主力。

曾华栋是一位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他今年在新疆坡北镍矿进行勘探工作已经5年了,目前是矿区的大队长,主要负责矿区的生产施工监察和质量把关,在坡北镍矿一望新疆无际的戈壁滩上,寸草不生,气候条件极其恶劣,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他给记者讲述了他第一次到矿区时的感受。

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坡北矿区大队长曾华栋表示:“当时我们是9点钟从哈密出发,到这个地方的,吃过中午饭我问当时的项目负责人,我说戴师傅还有多长时间的到,他说马上马上,他一直跟我说马上,一直马上到晚上9点钟才到,将近跑了12个小时才到矿区,当时是7月份夏天也很炎热,嘴巴特别干,当时嘴唇都裂了好几个口子,一直是适应了三年的时间才基本上适应这个气候。”

曾华栋告诉记者,罗布泊常年刮风,风力基本都在5级以上,在大风期风力可达7、8级,并且气候条件也极其恶劣,夏天温度在40度以上,地表温度可达7、80度,白天帐篷内的温度都在50度以上,他们只能等到午夜气温降下去了才能睡觉。到了冬天最低气温达零下30多度,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他们只能在11月下旬就停工。而这里的工人大多都是80后,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刚开始来了基本都不适应,不过大家最终都坚持下来,大多数人在这里已经呆了3年以上。

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坡北矿区大队长曾华栋说:“这个地方手机没信号,跟外界没法联系的,缺少沟通,不像有的地方拿上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跟外界沟通,最早我进来的时候这个地方使用的发报机。”

曾华栋告诉记者,目前罗布泊坡北镍矿已经有了卫星电话和固定电话,每周可以和家里联系一次,这也免去了一些父母的担心,但居住条件还是十分有限,只有少部分人能住在移动板房内,大部分工人还只能住帐篷,吃的和水也都是每周从哈密运过来一次,而且矿区是24小时开工,所以条件还是十分艰苦,但自从这里发现特大镍矿以后他和工人们一直乐了3天,这些年的辛苦并没有白费。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