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宗商品市场急需放开市场准入

2014-07-15 08:39 来源: 我的钢铁网

作为全球第一大商品消费国的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多层次商品体系下的大宗商品市场建设。但目前由于机制原因,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多种新型市场形态仍然在摸索当中,多位行业内专家呼吁放开市场准入,满足多样化的中国特色商品交易流通需求。

中国大宗商品消费总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20%,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消费国。一方面我们对多个品种进口依存度超过40%;另一方面,国内商品流通领域发展不够充分,期货市场与传统现货市场存在一定距离,机制建设与交易模式创新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争取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定价权的进程。

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昨日由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举办的“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下的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呼吁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达到200多家,交易品种涉及化工、金属以及农产品(9.18,0.00,0.00%)。

证监会[微博]研究中心正局级研究员黄运成教授指出,商品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商品流通市场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完整的商品体系而言,我国在很多方面还须进一步完善。

黄运成指出,发展大宗商品市场,继续打破垄断,放开市场准入,构建包括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场外市场等多层次市场体系。国九条提出发展多层次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发展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对此要给予肯定,但目前由于机制原因,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格局,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执行董事罗蕊珠认为,我国大宗商品市场正处于在传统现货批发集贸市场和期货衍生品市场之间,以地方交易所和银行等机构为主体,已经孕育出多种新型市场形态,然而中间层次虽然已经萌芽,但仍处于摸索阶段。

罗蕊珠建议,一方面要建立新的市场机制,在场内期货衍生品市场与现货集贸市场之间,设计一套大宗商品市场流转体系,充分发挥地方商品交易所的积极作用,为市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另一方面是要理顺现有市场形态的功能和机制,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中多样化的特色商品交易流通需求,使大宗商品市场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博士生导师胡俞越[微博]建议,建立各层级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期货市场向下延伸、现货市场向上提升,大力培养场外市场,形成“期货与现货互动、场内与场外互通、线上与线下互应、境内与境外互联”的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他强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宗商品市场需要借助电子化交易模式来促进电子化大宗商品交易的升级。大宗商品交易进入电子化交易的时代将促进中国物流业的重新整合,这个整合不需要更多的存量,不需要更多的增量投入,就是现有的存量调整带来增长点。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