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钢城”蝶变“钒钛之都”

2014-11-27 09:10 来源: 我的钢铁网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上世纪60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几十万建设大军,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创造了百里钢城的恢弘奇迹,使攀枝花成为国家建设大三线、构筑大后方的成功典范。

这是一座资源富集的城市。已发现矿种76种,探明储量39种,其中钒、钛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和93%,占全球的11%和35%。

当前,在国际经济普遍下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后,攀枝花钒钛资源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大幕已然拉开,“百里钢城”变身“钒钛之都”,攀枝花正在完美蜕变。

战略升级

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

依靠资源求发展,产业结构单一,粗放管理成为攀枝花等同类型资源城市给人的固有印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攀枝花已成为全世界唯一综合利用铁、钒、钛资源的城市和全国唯一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国家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荣获“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从制度、政策到企业、园区,攀枝花都在发生“蝶变”。

“当我们的钢铁生产规模达到年产七八亿吨时,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却仍达到70%,这是极度危险的。”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一平谈到改革与转型时坦言,面对钢铁产业整体下滑的局面,攀钢正大力推进国有资产整体上市,探索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从以钢铁为主向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现代城市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转变。

同时,攀钢资源型企业也正在进行整合,攀钢所属的矿产资源和鞍山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整合,合并为鞍钢矿业集团公司,整合完成后将是中国最大的原矿生产企业,单个企业能实现年产原矿1亿吨以上。

目前,攀枝花以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依托,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资源导向性思维向市场导向性思维转变,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支撑型结构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钢铁经济比重下降了25%,形成了以钒钛、钢铁、能源、化工、矿业、机械制造和生物、太阳能为主导的“6+2”产业格局,钒钛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实现了从单一钢铁经济变为钒钛、钢铁经济并进的战略性转变。

“我们的钛产品上可去太空,下能达深海,还能融入百姓家,运用在各种生活用品中,如食用钛白、化妆品等。”在攀枝花钒钛工业园区攀钢海绵钛厂,记者了解到,作为钛工业的“国家队”,攀钢钛业人,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依靠自主创新推动钛产业跨越式发展,已经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成为中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最高品质的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商,形成了以钛精矿、氯化法钛白、硫酸法钛白、金属钛等为代表的钛产品系列,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占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6%;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3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87%。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已从昔日的荒郊僻壤,嬗变为崭新的现代化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在了全市前列,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措施升级

多措并举助推产业转型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钢铁产业急需转型,政府将利用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避免‘春天来了,企业没了’的尴尬局面。”攀枝花市委常委、副市长于会文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

面对“寒冬”,面对转型,攀枝花政府精准发力,多措并举谋发展。

于会文指出,攀枝花能走到今天,钢铁是重要的一环;但城市要发展,不能仅凭单一产业支撑,而是要着力拉长整个产业链,打通上下游渠道,要与雅安和西昌共同研讨区域产业发展。首先,政府将围绕钒钛产业制定一系列适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详细规划,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帮助其渡过寒冬。

鼓励创新开发,特别是重大项目的联合科技攻关是第二“发力点”。拉长钒钛产业链,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目前,攀枝花市针对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了第一轮攻关,已建成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冶金产品检验实验室、攀钢国家技术中心、龙蟒国家技术中心等国家级钒钛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钒钛产品的标准制(修)定权。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29家。

其三,攀枝花市还设立了一个钒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基金将与有潜力、发展好但缺少资金的企业共同承担风险投资;帮助企业贴息;帮助企业收储;针对中小企为企业融资难建立应急转贷制度,今年1-9月,攀枝花政府循环使用1.5亿的应急贷款帮助全市中小微企业解决10亿的贷款难题。

此外,政府会落实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资源税试点,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还将全力推动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创国家高新区。

同时,攀枝花希望能加快完成资源税改革,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由于攀枝花市资源禀赋不是很好,“从量计征”的话,税费和富矿是一样的。“从价计征”则会根据资源价值按一定比例征收。

模式升级

加快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目前,攀枝花正朝着钒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全市已形成年产3.5万吨钒制品、60万吨钛白粉、3万吨海绵钛、8000吨钛锭的生产能力,钒制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0%和20%,钛精矿生产规模达200万吨,一条完整的钒钛综合利用产业链在这里“清晰可见”。

此外,在重大科技攻关方面。攀枝花已形成煤基转底炉、隧道窑等多条直接还原技术路线回收利用高炉渣中的钛,并为铬、镍、镓、钪等稀散金属的回收利用创造了条件。研制出了含钒Ⅲ级钢筋、锰钒系列汽车大梁板、含钒重轨、钒电池样机、含钒钛汽车刹车制动毂、低合金高强度耐磨汽车锤头等钒钛新产品,宇航级钒铝合金半工业试验研究进展顺利。基本打通了钛产业全流程工艺技术,四川第一炉海绵钛、第一炉钛锭、第一个钛板卷和国内最长最宽钛锭相继在攀面世。

凭借着雄厚的钢铁产业基础,攀枝花钢铁正逐步向“精”、“特”方向发展。攀枝花生产的重轨、钢筋、家电用钢、汽车大梁板等众多钢铁产品的质量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攀钢重轨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1/3,是全国最大的重轨出口厂家;攀钢无公害绿色家电用钢板打破了欧盟技术壁垒,成为国内第一品牌。

有了钒钛产业和“精”、“特”钢铁的有力支撑,攀枝花的特色机械制造产业也加速兴起。以钒钛低微合金化为特色的机械制造产业发展迅猛,产品主要涉及冶金成套设备、矿山机械、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各领域,去年,全市纳入行业统计的43户机械制造企业实现总产值143.63亿元。

下一步,攀枝花将以建成世界级“钒钛之都”为目标,把攀枝花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资源利用效率最优、自主核心技术最强的钒钛产业基地。攀枝花力争到2015年,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钒钛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全面实现铬、钪、镍、钴、镓、铜等伴生金属的产业化开发,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建成世界最大、最强的钒钛产业基地。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