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行业动态 > 正文

让钒钛成为攀钢最具经济效益的产业

分享到:

2015年12月31日,攀钢氯化法钛白项目攀枝花(一期)工程启动。

相关消息称,按照当前氯化法钛白粉市场价格初步预测,该项目达产后,创效明显。未来几年,攀钢还将启动更大规模的氯化法钛白项目,推动攀西资源综合利用上台阶。

吃了几十年“钢铁饭”的攀钢,正被一只强有力的“手”推向转型“轨道”。

随着国际矿价持续下跌,地处内陆、不具备港口优势的攀钢,面临自有矿优势丧失和高昂的运输成本等多种劣势,把钒钛产业打造成攀钢最具竞争力和最具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是攀钢转型的必由之路。

举全公司之力推动高炉渣提钛产业化

在2015年中国钛年会上,参会专家学者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钒钛资源优势将是钛材应用拓展的强力支撑,但钒钛磁铁矿难选、难冶炼、难分离,开发利用很难。从高炉渣中提钛,更是难上加难。

实际上,攀钢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关,还有变幻莫测的市场。

近几年,中国钛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海绵钛从22万元/吨跌到现在5万元/吨。而中国海绵钛的产量,从过去的几千吨产能增长到15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要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打造海洋强国,必定带来钛金属的大量使用。

在2015年中国钛年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认为,未来5年,中国钛材的消费量将达到每年8万吨,形成一个年约200多亿元的市场空间。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必定为攀钢的钒钛产业带来发展春天。

攀钢自1970年投产以来,高钛型高炉渣储量达数千万吨,这是攀钢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早在2009年,攀钢建成了高炉渣中提取二氧化钛的生产线,历经多年的攻关,高炉渣提钛工艺已基本打通。一旦形成规模化,再与海绵钛、氯化法钛白实现技术嫁接,实现从低品位钛资源到高端钛产业的技术跨越,将为攀钢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

拓展钒产品应用领域和新产品开发

历经多年发展,攀钢已成为全球第一产钒企业和国内钒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企业。

钒氮合金、钒合金等产品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五氧化二钒、高钒铁远销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地。

在含钒钢材方面,重轨、家电用钢、汽车大梁板等众多钢铁产品的质量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但是,钒的利用率仍然不高,在中间合金、化工催化剂、光学功能材料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比较缺乏。

在攀钢钒电池应用技术开发专题研讨会上,攀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大德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早日实现在钒电池应用方面的突破。

实际上,在提钒技术上,攀钢有世界领先技术,将世界提钒铁水钒含量的底线由0.25%降到了0.15%,使我国由钒的进口国一跃成为钒的出口国。

2012年,攀钢采用自主研发的深度提钒和清洁钒生产技术,建成西昌钢钒钒制品生产线,可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尾渣全部实现循环利用。

“我搞了二十几年钒了,搞不出名堂,心不甘。”西昌钢钒钒制品厂钒铁作业区作业长张巍透露,西昌钢钒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的成绩,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

全力以赴提升钒钛产业贡献度

2013年3月,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立,这是全国唯一获准设立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

时隔近半个世纪,攀西资源开发再度上升为国家战略。

毫无疑问,当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意志,于攀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攀钢抓住这个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主攻钒钛”战略,寻求“翻身”机会。

而高起点布局,提升钒钛产业贡献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攀钢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突出低成本、经济性这条生命线,坚持低成本生产、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并重,把钒钛产业打造成攀钢最具竞争力和最具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

在氯化法钛白项目攀枝花(一期)工程启动仪式上,攀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段向东在致辞中指出,启动氯化法钛白项目,对攀钢转型升级、拓宽产品结构奠定了基础。

在高起点布局下,攀钢正在向钒钛产业高端领域进军。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