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日评 > 正文

【锰矿】锰矿不同的锰铁比(Mn/Fe)形成的性价比差异

分享到:

众所周知,硅锰合金是钢铁冶炼不可或缺的辅料,素有“无锰不成钢"之说,而锰矿则是冶炼硅锰合金的主源料,可见其在国民经济战略中的重要性。

然而,如何鉴别锰矿品质的好坏高低,什么样的锰矿才符合冶炼硅锰合金的技术要求,不同的锰矿冶炼价值效果差异又如何?从生产工艺上来说,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衡量因素就是“锰铁比"(Mn/Fe),即锰矿中锰含量与铁含量的比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看锰硅合金的生产工艺需求。我们通常说的锰硅合金是指6517#锰硅合金,即是指冶炼厂生产的硅锰合金产品,Mn含量须在65%以上,Si含量须在17%以上,这才是合格达标的硅锰合金产品,才符合〈国标〉要求,符合各大钢厂的招标要求,否则就要接受做非标处置,即按不达标产品做大幅调价处理,就目前钢厂的招标价格而言,每降低Mn1%需下调约200元/吨。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生产出炉的硅锰合金符合6517#〈国标〉标准呢,首要的一点,作为冶炼入炉的锰矿炉料的锰铁比(Mn/Fe),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冶炼工艺标准,Mn/Fe是一个硬性工艺指标,通常要求在5.6∽6.2之间(各冶炼厂因炉况好坏而有高低差异),也就是说,入炉冶炼的锰矿经过综合搭配以后,其锰铁比(Mn/Fe)须在5.6∽6.2之间,即最低限值在5.6,入炉的锰矿炉料如果低于此值,出产的硅锰合金产品,其Mn含量就无法达成65%以上,而Mn低于65%就被视同为不达标产品,销售价格就只能下调(现钢厂招标价9000元/吨左右,每相差Mn1%则需下调约200元/吨);因此,为保证出产的6517#锰硅合金产品达标,各冶炼厂都致力于确保入炉锰矿综合搭配以后,“锰铁比"能达到5.6以上。

那么,怎样才可以确保搭配入炉的锰矿炉料的“锰铁比"可以达到5.6以上呢,自然也就在“搭配"二字上做文章了。我们知道,目前我国本土锰矿资源日渐枯竭,国产锰矿多是锰含量20%铁含量10%上下,“Mn/Fe"仅在2左右,远远满足不了6517#硅锰合金生产工艺的要求,只能依靠进口国外高“锰铁比"的锰矿,进而混合配带国内低“锰铁比"的本土锰矿,入炉前通过计算配比,令其达到5.6以上。

鉴于此,锰矿中“锰铁比"高的就比“锰铁比"低的更受冶炼企业欢迎,其价格也就自然而然的因铁(Fe)的高低而拉开了价格档次阶梯。从近几年锰系冶炼工艺要求和市场客观体现来看,业内普遍认为,锰矿中,锰40∽45%,铁含量在10%以下的视为低铁锰矿,典型的如BHP(south32)的澳洲低铁锰矿;铁含量在10∽15%之间的视为中铁锰矿,典型的如阿斯芒的南非中铁锰矿,加蓬的中高铁锰矿(Mn35%Fe18%);铁在18%以上的就视为高铁锰矿了,典型的如南非的高铁锰矿。而铁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了锰矿的市场价格和冶炼厂的接受程度。以今年5月28日“我的钢铁网"的官方公布数据为例:BHP(south32)的澳洲锰块矿是锰系业内公认的最好的锰矿,Mn46Fe5,Mn/Fe高达9,价格自然也是最高的,达54元/吨度;其次看阿斯芒的南非中铁锰矿,Mn42Fe15,Mn/Fe是2.8,由于“锰铁比"达不到冶炼的最低限值5.6,市价也只有49元/吨度;而南非的高铁锰矿,Mn32Fe20,Mn/Fe仅有1.6,更是远远低于5.6的最低限值,因此市价也就更低,仅仅是39-40元/吨度。从以上市例可得以下排列:

1、低铁锰矿,Mn/Fe:9,市价54元;

2、中铁锰矿,Mn/Fe:2.8,市价49元;

3、高铁锰矿,Mn/Fe:1.6,市价40元。

由此可见,进口锰矿的市场价格与其“锰铁比"成正比关系,即锰矿在其它指标同等条件基础上,低铁者价高,而高铁者则价低。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锰矿资源。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还可说是具有锰矿资源储藏的,想当年,辽宁的锦州朝阳锰矿,山西的灵丘锰矿,湖南的湘潭锰矿,贵州的遵义锰矿,云南的斗南锰矿/鹤庆锰矿,广西的八一锰矿/天等锰矿,这些都是盛产锰矿的赫赫有名的锰企,特别是贵州的遵义锰矿和云南的鹤庆锰矿,其锰矿的锰含量高(Mn>40%)而铁含量低(Fe<4),锰铁比多在10以上,被锰系业内推崇为富锰矿(高锰低铁),备受硅锰冶炼厂的欢迎。然而,时过境迁,历经几十年的过度开发和采掘,时至今日,当年的这些锰矿企业大多都已因矿源枯竭而解体注销或重组更迭,再已不复当年富锰矿之称,勉强支撑至今的个别锰企,能采掘出来的锰矿也已不再是“高锰低铁"的富锰矿,而仅是含锰20%含铁10%(低锰高铁)的贫锰矿,其锰铁比仅达2左右,根本无法满足硅锰合金的冶炼技术要求,所以被贬称为“贫锰矿",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冶炼市场价值,逐渐被各锰系冶炼企业废弃不用,各冶炼厂转而逐渐进口使用大量的澳洲/加蓬/巴西/南非等国的富锰矿,这就是我国锰系冶炼从锰矿资源自给自足→少量进口高锰低铁锰矿搭配使用→不得不逐渐增加进口国外锰矿以满足生产需求→大量进口/依赖国外锰矿的发展进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已很清楚的认识到,一、我国锰矿资源早已从“富锰矿"演变为“贫锰矿",甚至有完全枯竭的可能;二、我国钢铁产业链产能逐年不断提高,本土锰矿资源早已无法满足锰系冶炼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锰矿,甚至需完全依赖进口;三、基于硅锰合金冶炼工艺的硬性要求(Mn/Fe需5.6以上),而我国所剩的锰矿资源多是低锰高铁的“贫锰矿",为充分使用本土“贫锰矿",以发挥其成本低廉的作用,以求降低生产综合成本,只有进口国外高锰铁比的“富锰矿",用以有效配带国内本土的“贫锰矿”。因此,“锰铁比"越高的进口锰矿,就越能支持满足生产工艺的综合硬性标准要求,就越能配带价格低廉的“锰铁比”低的本土锰矿,从而也就有效的降低了入炉综合成本,这就是进口锰矿“锰铁比"高则价高,“锰铁比"低则价低的硬性理由所在。

综合概述,进口锰矿一直以来形成的高锰铁比者价高(如澳洲/加蓬锰矿),低锰铁比者则价低(如南非/加蓬的中高铁锰矿),且成比例梯级的性价比关系,其实就是我国锰系市场需求的客观体现,而非人力主观所能左右的。

(以上来自业内某专业人士投稿,我的钢铁网代为发布)


资讯编辑:梅雅倩 021-26093182
资讯监督:梅雅倩 021-26093182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