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保山市改革创新“园中园”体制机制 “飞地经济”助园区发展

分享到:

4月以来,保山市工贸园区内的昌宁“园中园”云南通威二期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数百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焊接声、切割声、敲击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近年来,保山市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着力改革创新“园中园”体制机制,在保山工贸园区建设5个县(市、区)园区,全方位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产生了“1+5>6”的聚集效应,不断攀登园区经济新高地。

通威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是2020年保山市引进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云南通威高纯晶硅绿色能源一期项目由保山工贸园区和昌宁县按照“51+49”模式共同承接建设。2022年5月全面达产,同年生产高纯晶硅4.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09.5亿元。

云南通威二期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与一期项目仅有一路之隔,占地面积1172.91亩,计划产能为20万吨,总投资约160.78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至400亿元,每年纳税17.1亿元至34.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人以上。

云南通威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

保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谢弘宏介绍,今年以来,保山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在建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数据显示,2022年,保山市工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9%,居全省第2位。特别是云南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满产达效,在全省率先形成从工业硅到单晶硅的绿色硅前端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67亿元,增长1.3倍。

家住隆阳区辛街乡的张文顺对近几年家乡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要常年外出务工,与家人聚少离多;如今,一大批企业落户家乡,就近就业的梦想实现了。”

现在,像龙陵“园中园”这样的大型园区,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适合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人才返乡就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张文顺在龙陵“园中园”一家企业工作2年多,除了工资与到沿海城市打工相差无几外,还能参与到家乡经济发展之中,令他倍感自豪。

数据显示,2022年,保山工贸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同比增长54.59%,保山工贸园区及5个县(市、区)“园中园”累计稳定就业1.2万余人。

“飞地园区是保山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园区建设、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百姓出行更方便。”谢弘宏表示,无论是百姓感受还是发展所需,“飞地经济”效应必将为保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步,保山市将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建立开发区统计制度,推行先建后验试点,推广“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运营模式,建立市级调度和要素保障机制,推行“标准地”出让。提升拓展“园中园”结对共建成果,推动县(市、区)之间、园区之间、企业之间联动发展、优势互补。鼓励支持打造零碳、低碳园区。树立“亩均论英雄”发展导向,全市开发区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全力将保山工贸园区打造成千亿级园区。


资讯编辑:王紫 021-26093163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