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永泰能源:储能全产业链发展再提速,年产30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正式开工

分享到:

来源:网络

6月29日,永泰能源(600157)旗下汇宏矿业在甘肃敦煌举行一期年产30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开工仪式,标志项目建设已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作为国内单条规模最大的石煤提钒生产线,该产线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达产后将占据目前国内石煤提钒20%左右市场份额,意味着永泰能源向储能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发展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钒电池渗透率持续提升

近年来大规模的新型储能技术迅猛发展。其中,钒电池不仅具备液流电池安全经济的特性,且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及研究广度、商业化程度上表现最优。另外从长时储能的经济性、安全性、使用寿命、矿产资源自主可控的角度,钒电池也相较于锂电池储能更具优势,因此政策驱动下,未来有望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成为主流。

实际上,我国对钒电池的研究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高校就建立了全钒液流电池实验室模型。199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制出1kW的钒电池电堆样机。此后,多所院校及机构开始从事钒电池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工作。

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钒电池规模也有望迎来进一步的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国内各省规划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合计超过60GW。钒电池作为储能技术的一种,2021年和2022年在新型储能装机中的占比分别为0.6%、2.3%,预期伴随长时储能需求的增大,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得钒矿者得天下

技术日趋成熟,也带动了钒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全钒液流电池由电解液、电堆、电控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电解液的成本占比最高。以4小时储能系统为例,其电解液成本占比达到50%左右,而随着充放电时长的增加,电解液占比也会提高。据了解,电解液上游原料主要为五氧化二钒。钒电池产业化的推进,有望令钒价实现进一步上涨,而自有钒矿资源的企业能够筑牢其自身的资源壁垒,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对于产业链上游钒矿资源,德泰储能研究院首席专家贾传坤认为,目前国内钒资源供给刚性,下游需求旺盛,自有钒矿企业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得钒矿者得天下”或将重现当年锂电池产业的辉煌。

目前,永泰能源所属汇宏矿业敦煌一期项目工程的建设规模为年产3000吨五氧化二钒,二期工程将扩建至年产6000吨五氧化二钒。德泰储能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韩月友认为,永泰能源将依托多年在煤矿和电力行业的丰富运营经验和管理优势,在五氧化二钒的资源开采、脱碳发电、冶炼以及化工等环节,充分发挥公司各项资源优势,更好地进行生产成本控制,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永泰能源常务副董事长窦红平则表示,项目投产后,在为永泰能源钒电池业务提供关键性五氧化二钒原料的同时,将进一步打开公司盈利的增长空间,实现公司钒电池全产业链发展。根据测算,在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均实现产值可达8亿元。

  卓尔不“钒”

手握“钒矿”,心有乾坤。2022年年底,永泰能源与长沙理工大学强强联合,取得了十项全钒液流电池相关储能先进核心专利技术。同时,通过与长沙理工大学储能研究领军人贾传坤教授合作,永泰能源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钒电池相关核心技术,且制造成本较传统方法具有优势显著。贾传坤教授表示,钒电池的能量与电解液的浓度和电压大小有关,而功率则与电极性质有关。永泰能源通过使用先进技术和材料,可避免因酸性材料而导致电阻腐蚀增大的困扰,有效控制后期的维护成本。除上述核心技术外,未来永泰能源在电极、电控系统也均有布局规划,已获得的专利技术涵盖从电池系统到电堆结构、改性电极、交换膜等全钒液流电池核心应用范围。

对于钒电池产业链发展现状,贾传坤教授表示,大规模储能无论技术还是建设资金,“门槛”都颇高。储能作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将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

分析认为,永泰能源和长沙理工大学以及与贾传坤教授的“联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多年在资源深耕、人才和机制优势,实现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和“技术+产业”有效融合。日前,永泰能源设立了以贾传坤教授为所长的具有先进钒电池核心技术的储能研究院,有利于将目前最先进的储能专利技术快速产业化应用,为公司在短期内形成商业化的储能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储能转型之路快速推进

永泰能源的储能转型之路正在全面加速。目前,公司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和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均正式开工建设,并将于2024年陆续投产见效。

整体来看,永泰能源在储能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显著。通过充分发挥公司在煤炭、电力能源领域具有的多年丰富运营经验、资源优势和行业协同效应,全面打造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主的储能产业将成为永泰能源的第二增长极。

公司表示,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形成规模;2027~2030年进入储能行业第一方阵,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市场占有率30%以上目标,成为储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领先企业,储能板块规模与现有煤炭及电力板块规模相当,从而形成“传统能源+新型储能”双轮驱动发展的新格局。未来公司发展必将卓而不凡,前景可期!


资讯编辑:于庆辰 13031516703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