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青海省工商联兼职副主席李德清:推动青海钛镁轻合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钛和镁特性优良,应用广泛。钛因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高低温力学性能优异、比强度高、生物兼容性好等特性被誉为“未来金属”,钛合金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新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兵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切削加工性、加工成本低且易回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能源、轨道交通、汽车、建筑、3C等重要行业,是我国独特的战略性金属和新型结构材料。

根据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近五年钛材供给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共生产钛材约18万吨,其中46%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重点领域部件产品生产,未来随着航空航天等领域对装备国产化及轻量化的更高要求,对钛及钛合金部件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2022年我国原镁产量89.36万吨,其中80%应用于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部件制造,随着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及汽车部件轻量化需求带动,镁合金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

青海省钛镁资源丰富,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丁叉叉山南坡钛矿2000吨/天采选项目”为例,矿区面积1.21平方公里,开采规模2000吨/天,矿山服务年限42.7年。目前察尔汗盐湖金属镁一体化工程具有比现在通用的中国改良皮江法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所生产的金属镁是世界上最清洁的镁。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现在建有10万吨/年的金属镁生产线,青海海镁特镁业有限公司建成了5.6万吨/年的镁合金生产线。海西州的金属镁目前尚未稳定连续生产,制备成本高,制备的镁锭规格小,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

打造产业“四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的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行动路径,我们要立足资源优势与时俱进推动青海钛镁轻合金产业转型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力量。

一、共建“产学研用”平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

以青海省现有的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共建钛、镁轻合金“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一方面,通过引进、聘请等手段,从行业重点单位引进高端人才及专家顾问,以平台优势为依托、具体项目为载体,不断吸引高端人才,不断解决钛、镁轻合金全产业链存在的技术困难;另一方面,依托平台的人才、科研、项目、设备、信息等资源优势,结合产业、政策、环境、资金、人文等有利条件,在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突破,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产业格局。

二、打造产业共享平台,技术共享、协同发展

依托青海省富集的钛、镁资源及绿电能源,面向社会开放钛、镁轻合金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技术信息等资源,发布关于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质量监控、产业链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关键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需求,共同持续挖掘、提升产业链核心设备的研发潜力。通过共享省内先进设备带动行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与行业内重点企业通过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联合攻坚国家基础领域重点工程“卡脖子”问题,实现技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

三、创建多元化服务体系,完善布局、共生共荣

依托青海省现有的技术和专业化条件,创建高端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钛镁轻合金新材料产业多元化服务体系,促进青海省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使这些企业能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持续发力,坚持聚焦钛、镁轻合金产业链短板弱项,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制造强企,完善和服务于产业链布局。

四、构建信息化平台,数字赋能、创新驱动

高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涉及钛、镁新材料产业链建设方面,要坚持以数字化变革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另一方面,探索数字赋能,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技术设计方面,大力发展辅助设计、系统仿真为基础的技术中心,融合运用精益生产理念进行设计优化,达到生产流程最优化、结构布局合理化、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的效果。产业链建设数字赋能方面,探索产业链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整个产业链过程信息互联互通,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持续创新提供无边界信息流技术基础。企业管理数字化方面,建设互联网专线及内部局域网,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化等相关信息化系统,与产业链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相辅相成,消除信息孤岛,建立协同工作、协同发展的新体制。

五、布局全产业链经济,跨区协作、共创价值

由部件制造环节向原材料生产和产品精密加工两端延伸,逐步形成全产业链条。一是完善上游产业链条,由制造环节向前延伸,新建采矿、选矿等工厂;二是完善下游产业链条,由制造环节向后延伸,加强检测、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产品精密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钛合金产业链方面:以海西州乌兰县“丁叉叉山南坡钛矿2000吨/天采选项目”为例,根据矿山储量和品味,可在乌兰县工业园区建设年产海绵钛3万吨的生产工厂,通过电解法工艺生产海绵钛,可以把海绵钛成本降低30%—40%,之后将海绵钛运输至省内相关熔炼企业完成钛锭熔炼,再将钛锭运输至省内专业从事钛合金部件、装备制造的企业进行部件生产。在青海省内实现钛合金材料从钛矿开采→选矿→电解法海绵钛制备→钛锭熔炼→钛合金部件挤压/锻造→钛合金部件精密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镁合金产业链方面:可通过对海西州现有镁锭生产线改造升级或新建电解镁工艺生产线,降低镁锭价格,依托“产学研用”平台的人才、科研、项目、设备、信息等资源优势,提升镁合金板材生产工艺,通过特定工艺生产镁合金板坯,并配套对应的镁合金精密加工企业,实现镁合金材料从镁锭生产→镁合金板坯挤压→镁合金部件精密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推动钛镁轻合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共享生产平台、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服务衍生制造、建立科普基地等,加快业态模式创新,释放融合发展潜力,实现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向以客户需求和产品服务系统为导向的综合制造模式转变。打造数据样本多样、生产水平智能、产品体系完善、精准工业定制、柔性响应生产、行业资源共享的装备制造业新格局,将青海打造为国内新的钛镁轻合金产业高地。

(作者系青海省工商联兼职副主席,青海中钛青锻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资讯编辑:张博 021-26093258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