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踔厉奋发启新程 乘势而上谱新篇

分享到:

田地里,猕猴桃、刺梨喜获丰收,农民忙着采摘、搬运、装车;工地上,贵州美锦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点机械轰鸣,工人紧盯目标抢工期、赶进度;车间内,钟山区再生高分子材料循环产业项目生产线快速运转,员工加紧赶制订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金秋时节的六盘水,处处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正在铺展。

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六盘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擦亮“江南煤都”名片聚“财气”,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子;擦亮“中国凉都”名片聚“人气”,走好西部欠发达地区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子;擦亮“生态绿都”名片聚“名气”,走好喀斯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子。六盘水奋力闯出一条既服务和融入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又具有六盘水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路。

蓄力赋能 惠农兴业

“刚搬迁过来的时候还担心找不到工作,如今楼上是家,楼下是工厂,一个月能挣到三千,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六枝特区塔山街道聚福新苑居民赵英学高兴地说。

聚福新苑,是六枝特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进该安置点,整齐划一的安居楼房错落有致、宽阔整洁的柏油路车来人往、各种类型的商铺格外热闹。

这是六盘水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的一个缩影。

六盘水响鼓重锤抓巩固、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长效机制,2022年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万元。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推进“五个体系”补短提质。深化东西部协作交流,2023年以来累计引导新增入驻共建园区的东部企业8家,累计新增到位投资约2.6亿元。乡村振兴“五大行动”“1333”工程全面实施中央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持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全面铺开。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实现“双提升”,有效提升了广大城乡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的收成不错,还有公司统一收购,我们什么都不用愁。”水城区野钟村刺梨种植户徐天勇满脸笑容地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六盘水念好“山字经”,将山地农业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做足“土特产”文章。以“两园一田”建设为引领,建成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个发展以猕猴桃、刺梨、茶叶“凉都三宝”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近400万亩,刺梨种植和加工规模全国最大,红心猕猴桃种植规模全省最大,打造了年加工万吨猕猴桃精深加工中心和贵州最先进的分级包装生产线。坚持突出品牌化与市场化并举,培育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示范社33个,“刺力王刺梨原液”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盘县火腿”“水城猕猴桃”成功入选国家与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产品清单,中志浩集团“刺梨工坊”知识产权商标品牌香港上市交易。大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达到104万亩。

强基展链 促工发展

盘州市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采用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设计供电煤耗为同类型机组世界先进水平;六枝特区贵州美锦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资源“吃干榨尽”,建成后将实现传统煤焦化向新型煤化工的转型升级……

 

焊接机器人正在焊接设备。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作为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六盘水按照省委、省政府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进行打造以及“富矿精开”的部署要求,加快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巩固煤炭产业领先“一个地位”、促进煤电与新型煤化工“两翼延伸”、推动煤电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发展”、实现产供储销“四位一体”,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上再建新功。2022年通过指标竞优获得国家新增火力装机指标330万千瓦全市电力装机指标达1244万千瓦。注重加快调整步伐,实现正常生产煤矿机械化、智能化“两化”改造全覆盖,辅助系统智能化率实现100%。进一步做强“链长”“链核”,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贵州美锦六枝“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贵州黑拉嘎智能装备制造及配套设施一体化产城融合项目、盘州市和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建设。持续做优做强钢铁产业,大力支持“五个水钢”建设,加快进口矿与国内矿资源融合转换,推动水钢产业链延伸发展。

 

建设中的纳晴高速牂牁大桥。

六盘水坚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抓经济、促发展的关键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以高质量市场主体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新一轮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启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打出纾困解难、扶持培育系列“组合拳”,2022年市场主体总量达28.62万户,增速排全省第一。召开新型工业化表扬激励大会进一步振奋广大企业谋求发展、奋力实现更大突破的信心。深入开展“双找双清单”“双问双服务”“双向双对接”专项行动,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过37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创业担保贷款“线上受理+线下一站式”服务模式,针对企业存在的急难盼愁等问题,深入开展涉企财政资金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招商项目“回头看”专项行动,行动成效明显。

 

六盘水高新区矿山机械设备锚盘生产现场。

“凉”“绿”交织 华丽蜕变

据统计,今年7、8月通过铁路到达六盘水的旅客平均每天超2万人次;2023年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开幕以来,六盘水接待国内过夜游客147.12万人次,同比增长22.26%。

凭借盛夏平均气温19.7℃的清凉优势,62%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围绕建设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定位,六盘水推出了文旅游、康养游、乡村游、夜间游等新业态,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勾勒出极具人气、财气、烟火气的夏日商业图景,创造了一种以气候资源开发带动旅游发展的全新模式,拉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2023年“六马”鸣枪开跑一刻。

六盘水将旅游产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谋划和推动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发展,突出做好做足“夏凉、冬雪”两篇文章。连续20年成功举办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成功举办8届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马拉松赛,夏季到六盘水避暑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围绕打造“南国冰雪城”这张名片,以举办全国高山、越野滑雪青少年挑战赛等活动为牵引,填补了贵州乃至整个北纬26度以南天然滑雪“空白”。在做好冬季滑雪旅游的基础上,还打造了6个优质温泉,让游客尽情体验“冰与火之歌·雪与泉共舞”的浪漫之旅。

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贵州省园林城市”;拥有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野生刺梨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等11张“国字号”生态名片……

 

眺望牂牁大桥。

不仅有“凉资源”,还有“凉都绿”。六盘水坚持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坚决落实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求,以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获批创建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整治战全面打响,成效显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市森林面积达9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徐训琴 记者 陈赤东

 


资讯编辑:姜佳琪 021-26093828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