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陕西榆林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光耀:加快兰炭金属镁行业升级改造,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近年来,榆林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整体向好。其中,大气环境质量稳居陕西省第一方阵,从2020年起空气质量6项指标连续3年全面达标,2022年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为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多,PM2.5平均浓度25微克、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三,PM2.5平均浓度全省第一,稳定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全市16个国控断面整体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339个地级市中位列第2位;2022年,全市1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3.75%,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今年前半年,优良比例稳定保持在93.75%,超出省下达年度控制目标6个百分点。

虽然榆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生态领域问题仍比较突出。

榆林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所面临的问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

一方面,由于前期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支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欠账较大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全市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短期内仍然难以找到平衡点、得到彻底解决。

2021年,榆林市产业比重为(第一产业)4.8:(第二产业)71.4:(第三产业)23.8,加之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缓慢,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不够,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发展新动能支撑不足,减排压力突出。榆林虽然成为全面达标城市,但全市产业、能源、运输等方面结构性污染突出,个别区县大气环境质量列陕北26区县后位。

大气污染逐步呈跨区域、复合型特征,近年来沙尘天气和臭氧、散煤等复合型污染时有发生,既要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又要大气污染治理与碳达峰行动协同增效,整体治理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要求下,榆林现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仍以高碳为主,全市整体碳排放总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电力、化工、炼油炼焦、冶金四大行业占碳排放总量的80%,随着国家能耗政策收紧,全面严控“两高”项目,对现有和在建的“两高”项目形成很大的压力和影响,在能耗和碳排放指标增量锁定的背景下,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面临产业体系重构的艰巨任务,遇到的挑战非常大。

榆林发展最大的制约是水的问题。榆林人均水资源量分别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36%和64%,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但长期用水方式粗放低效,工业取用水管理不严、中水循环利用率低、沙区大面积发展非节水农业、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系,多因素导致目前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下降问题日益凸显。

榆林发展最大的矛盾是资源高度富集与生态极其脆弱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榆林生态本底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林草资源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榆林崛起于煤、繁荣于煤,但伴之而来的还有地面塌陷、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资源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同时,因资源开采带来的工业固废处置以及煤化、石化项目环境风险隐患防范压力大。

在客观正确认识到榆林市生态领域问题,领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迫性之后,榆林市决心对照“双碳”战略、黄河战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补齐生态短板。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榆林要强化系统观念,以减污减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立足市情实际,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要严格把好项目的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下力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以煤为主的产业体系向绿色低碳方向升级转型。

强化绿色生活理念。要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抵制铺张浪费、奢靡攀比的不良风气,崇尚节约、节俭的消费理念,推动公众生活方式绿色化。

压实各级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需要层层压实党政属地、行业监管、企业主体“三方责任”,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做到“天天拧螺丝、夜夜敲警钟、人人有责任、处处抓落实、时时显成效”。

要守住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底线,强化建筑工地、裸露土地、道路运输等环节扬尘污染防治常态化、精细化管控,深度开展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集中治理,尽快扭转空气质量下滑趋势,确保空气质量全面稳定持续达标。

要着力推进“三水统筹”,强化水源地问题整改,加快兰炭集中废水处理设施、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协调。

要深化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施好大宗工业固废产业链示范项目和工业固废协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试点项目,拓展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途径,控增量、减存量,提高综合利用率。

要扎实做好各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快兰炭金属镁行业升级改造,并以此次改造为起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推进“明盘”综合整治,吸取青海木里矿区、河北遵化非法采矿等事件教训,做到真整、严治,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同时,其他整改问题及信访问题要严格按照时限要求推进,及时销号。

加大资金投入。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统筹兼顾,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把生态环境挺在最前面,结合榆林当前实际,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更好地建设绿水青山。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规划建设一批环保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采空区、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治理,鼓励支持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以政府投资来吸引撬动社会投入特别是企业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开展环保技术升级和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不断向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迈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来源:民生周刊)


资讯编辑:张博 021-26093258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