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铜川】市加快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近年来,川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实践要求,努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加快推进城市全方位转型,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转变发展方式,以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重塑产业结构。我市坚持以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统揽全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一是狠下决心,抓关停并转。积极整合煤炭水泥、非煤矿山,累计退出煤矿23处、去产能1188万吨,占全省去产能总量的三分之一;拆除水泥窑41座,剩余7家水泥厂全部低碳绿色升级;全市非煤矿山从原来300余家整合关停至42家。二是效益为先,抓技术升级。深入实施生产技术改造、产业基础再造,建成一批智慧化矿井、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产能减量置换,建成2条全球领先的万吨水泥生产线,生产规模,人均劳动生产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园区承载,抓空间拓展。实施退城入园工程,加快低效用地和老旧厂房盘活利用,建成市级及区县8个工业园区,集约节约用地获国务院、省政府表彰激励。

锚定奋斗目标,以打造“四个高地”为着力点赋能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通过创新引领、产业植入、项目带动和金融赋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着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高地。加快布局轮毂、车桥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建设全省商用车(重卡)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集群和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支点城市,30多个汽车零部件项目建成投产。依托关中独有的30万吨电解产能优势,发展形成型材、线材、板材多元产品体系,产业链产值年内将达140亿元。二是着力打造科创转化高地。大力培育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光电子产业纳入全省“一体两翼”总体布局。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263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47家。三是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教育高地。坚持以弘扬照金精神为引领,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一体,景区、镇区、园区融合,探索出一条传承红色基因、做实红色文旅、推动老区振兴的发展新路。四是着力打造生态康养文旅高地。依托药王故里、千年瓷都、秀丽风光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药、医、养、游”融合创新发展,积极打造西安都市圈康养旅游目的地。承办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全省科技成果“三项改革”推进会和陕西省第十届艺术节等国家和省级大型活动,举办铝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城市知名度和产业吸引力。

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综合治理为关键点厚植绿色根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是节能减排并举,加快绿色发展。认真落实“双碳”战略,加快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27.83%,获评“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二是科学系统治污,改善生态质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先后实施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以及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等示范试点工程,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水质改善率均位居全省首位。三是实施重点工程,修复矿山环境。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累计修复废弃矿山2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获评“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

牢记人民至上,以办好民生实事为出发点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是做强功能,补短板。高标准建设铜川新区,铜川剧院、全民健身馆、博物馆等场馆建成投用。西延高铁全线开工,城市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二是做优服务,提颜值。加强公共停车、休闲健身、特色街区等公共服务供给,全力实施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森林覆盖率达到4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9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是做好民生,增福祉。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群众整体搬迁,解决了20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加快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建成三级甲等医院3所,被列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记者:郭玮)

 

 


资讯编辑:姜佳琪 021-26093828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