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下走向分裂的OPEC

2011-06-10 08:51 来源: 我的钢铁网

本周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会谈破裂后,其秘书长在匆忙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虽然12个成员国的与会代表在石油需求增长的判断上存在较大分歧,但成立已有50周年的OPEC并未处于危机中(“notincrisis”)。

不过,就在2008年底,世界金融危机深化也是WTI原油价格跌至每桶33美元的谷底之际,协同一心的OPEC果断作出连续减产的决定,尚历历在目。而被带头建议增产的沙特石油部长称为OPEC史上“最糟糕”会谈的第159次会议,因政治集团利益的离心力正超过经济集团利益的向心力,或将成为OPEC这一石油卡特尔组织走向解体的标志性事件。

诚如基辛格所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上世纪初石油成为工业的血液后,石油也融化为政治的血液。

1960年成立的OPEC,其宗旨本为促进国际石油市场的繁荣与稳定,通过消除有害的、剧烈的价格波动,保证各成员国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石油收入。成功打破了西方七大石油公司对国际石油市场寡头垄断的OPEC,曾在上世纪末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呼风唤雨。但随着美国NYMEX的WTI原油期货、英国IPE(现归属ICE集团)的Brent原油期货的成功崛起,OPEC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转为主要通过生产配额增减来调整供应。

其实,在OPEC的影响力江河日下之际,生产配额虽有相关委员会监督执行但也日益名不副实,尤其在原油价格随着全球经济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阴影而一路上涨,并重返每桶100美元关口价格之上的背景下。如2008年12月定下的日产2480万桶原油生产配额(重建中的伊拉克不受此约束),而到今年4月OPEC的实际日产量按有关估计已达2620万桶。

作为OPEC最大产油国的沙特,在本周三举行的第159次会议前已提出,将日产量配额至少提高150万桶至2633万桶,以弥补旧配额与实际产量已达140万桶的明显缺口。而支持增产的成员国甚至提出更激进的方案,即考虑到第三季度美国夏季驾车游的用油高峰来临、东亚地区旺盛经济增长带来石油需求的稳步增加等因素,建议在沙特方案上再增加100万桶的日产量配额。且他们相信,每桶70~80美元的原油价格更有利于复苏中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不过,本周三会议上以伊朗、委内瑞拉为代表,其反对增产的理由表面上只是,这些国家的原油闲置产能已近乎耗尽,也因投资不足无力进行新油田的开采。且他们认为每桶100美元的原油价格并非不合理,而2008年原油期货市场出现每桶147美元的“尖峰价格”,则应视为欧美金融投机资本炒作后的自作自受。

但就在会前,超越地区甚至全球经济利益的一幕幕政治博弈已在政治界限分明的OPEC中悄悄上演。

业内分析,伊朗力挺上百美元的高油价,其部分原因则是为了解决国内财政之需,而不仅仅是为了有意惹恼西方。但也有观察人士称,伊朗总统内贾德不久前将其石油部长免职,并一度兼任该部部长,其微妙就在于伊朗适逢第159次会议的轮值主席,内贾德正好可以凭借其兼任的石油部长一职在主持OPEC会议时发挥更大影响力。不过,最终出席本周三会议的却是曾任伊朗奥委会主席的石油部代部长,从而避免了OPEC内部一场正面的政治冲突。

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本周二有关没必要增加石油供应的言论,也极具政治元素。委内瑞拉因其国有石油公司PDVSA无视美国禁令向伊朗提供石油生产设备,而遭美国制裁,两国关系正趋恶化。有OPEC代表认为,委内瑞拉坚持高油价是不想让美国占低油价的便宜。

会议开始数小时后才赶到会场的利比亚代表,则是因为战火中的利比亚前石油部长叛逃后接受任命并匆忙出席本周三会议的。

结果出现在本周三OPEC会场上的各成员国代表,近半数为新上任的部长或临时代表。这些人缺乏谈判经验及有关授权,也导致增产方与反对方难以沟通并达成折中方案。故沙特石油部长会后感叹,“出任石油部长16年,还从未见过如此顽固的对手”。

更有意思的是,本周三会谈失败后,就是否需要在三个月内再召开一次紧急会议,OPEC内部也无统一意见。

不欢而散的OPEC会议,随着政治利益的上升,其组织的脆弱性已在本周三暴露无遗。事实上,已有人士在反思新时代的OPEC又该何去何从?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