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国内综述 > 正文

钢协:2015年四季度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分享到:

一、GDP及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情况

1.GDP增速回落带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对地方政府影响较大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累计67670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0%,增速同比回落0.50个百分点。

按三大产业划分,第一产业GDP累计同比增长3.90%,增速同比回落0.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00%,增速同比回落1.30个百分点,与2013年同期相比回落1.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长8.30%,增速同比加快0.50个百分点,与2013年同期增速持平。第一、第二产业GDP累计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第三产业GDP累计同比增速加快。

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20%、37.10%和57.70%;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上升了0.40个百分点和9.6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下降了10.00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GDP的拉动分别为0.40个百分点、2.60个百分点和4.0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第三产业对GDP拉动作用分别上升了0.10个和0.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拉动作用下降了0.80个百分点。

GDP增速的回落对政府财政产生了较大影响,2015年1-11月,我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139934.95亿元,同比增长8.00%,增速回落0.30个百分点,创1990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5011.00亿元,同比增长6.50%,增速回落0.50个百分点;地方本级财政收入74924.00亿元,同比增长9.30%,增速回落0.20个百分点。中央和地方财政增速的回落与GDP增速进入新常态高度相关。在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回落的同时,财政支出的增速则呈现同比加快趋势,1-11月,公共财政支出累计150223.38亿元,同比增长18.90%,增速加快8.80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财政支出22295.00亿元,同比增长16.90%,增速加快9.50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127928.00亿元,同比增长19.30%,增速加快8.70个百分点。从财政支出项目中可知,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分别占财政支出的14.47%、11.40%和10.02%,分列前三名。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所需要的必要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则是保证社会稳定运行的支出。

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回落和财政支出同比增速的加快导致2015年1-11月期间公共财政余额由盈变亏,地方财政赤字余额加大,且同比大幅增长36.92%。

从部分钢铁大省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2015年1-11月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福建等省、自治区财政赤字累计值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一方面造成了地方政府主动减税动力的不足,赤字加大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地方政府通过非税收收入来缓解财政资金不足的状况。

按照财政收入来源看,2015年1-11月累计,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15429.81亿元,同比增长4.40%,增速回落3.10个百分点;非税收收入24505.14亿元,同比增长29.00%,增速加快15.70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82.49%(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非税收收入占17.51%(同比上升2.8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仍然是公共财政的主要来源,但其增速呈现回落趋势,非税收收入虽然占比较低,但同比增幅较大。

从税收收入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关税11项占税收收入的80%以上。由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较高,且同比回落幅度较大,故对税收收入增速的回落影响较大,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回落6.40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比回落5.40个百分点,国内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增速的下滑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存在较大关系,资源税累计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则与近期出台的资源税税率改革有关。

造成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以及税收收入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GDP增速的回落,深层次原因是实体承受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盈利状况大不如前,本质原因是经济结构处在转型换挡期,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美国在80年间曾经先后在肯尼迪、里根、克林顿、奥巴马执政时期采取过4次大规模减税措施,以此刺激经济发展,削减财政赤字,增加就业机会等,从美国减税的实践效果来看,高税收不仅减少消费,而且抑制了投资,适度、公平的减税政策是刺激经济、休养生息、培植税源的最好方式,保护经济增长潜力。从我国近3年1-11月情况看,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累计同比增长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税收收入增速的回落会带来非税收入增速的大幅上升,企业的税负压力并未因税收减少而减轻,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80%,同比回落2.20个百分点

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0%,同比回落2.00个百分点,环比回落0.30个百分点。1-12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0%,增速同比回落2.20个百分点。

分行业累计同比情况来看,1-12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下简称黑色冶炼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0%,增速同比回落0.80个百分点(未排除黑色金属铸造子行业)。与相关下游行业相比,黑色冶炼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2.50%)、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90%)、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40%),低于同期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7.4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6.8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7.30%)、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6.70%)。

2015年全年期间,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率较去年均呈现增速回落趋势,表明全年工业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并且这种状况将延续到2016年。

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累计增速略低于去年同期

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35.00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1.10%(增速同比回落0.80个百分点,环比回落0.10个百分点),实际同比增长10.70%(增速同比回落0.80个百分点,环比回落0.30个百分点)。

1-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00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0.70%(增速同比回落1.30个百分点),实际同比增长10.60%(增速同比回落0.30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8999.00亿元,同比增长10.50%,增速回落1.30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932.00亿元,同比增长11.80%,增速回落1.10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划分,商品零售收入268621.00亿元,同比增长10.60%,增速回落1.60个百分点;餐饮收入32310.00亿元,同比增长11.70%,增速加快2.00个百分点。

1-12月份,网上商品零售额32424.00亿元,同比增长31.60%,网上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较1-11月份上升0.20个百分点。2015年期间,网上商品零售总额的规模稳步上升。

4.PPI指数降幅趋稳,钢铁PPI指数降幅与黑色采选业差距拉大

12月当月,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90%,降幅同比扩大2.60个百分点,环比持平。1-12月累计,PPI指数为同比下降5.20%,降幅同比扩大3.30个百分点。

从2015年PPI当月同比增长率看,8月之后PPI降幅稳定在5.90%左右,PPI累计降幅也呈现趋稳态势,1-12月累计降幅也未出现加速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看,2015年全年生产资料PPI指数累计降幅超过了生活资料PPI指数累计降幅,截止到12月末,生产资料PPI指数累计同比下降6.70%,生活资料PPI指数累计同比下降0.30%,表明越贴近下游消费者,PPI指数下降的幅度越小。

12月当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指数分别为同比下降17.60%和同比下降20.8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降幅环比收窄0.40个百分点,降幅同比收窄1.4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指数降幅环比扩大0.90个百分点,降幅同比扩大11.10个百分点。

今年自10月份起,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当月同比降幅已经小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指数的降幅,到12月份,二者差距已经达到3.20个百分点。由于黑色金属矿中铁矿石所占比重较高,从供需角度来看,造成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降幅小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指数的原因就是矿产供需形势的严峻情况要逊于钢铁。从2015年1-12月份铁矿石原矿和钢材当月产量同比增长率来看,铁矿石原矿各月产量较去年同期均呈现同比下降趋势,而钢材产量除7月、9月、10月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月份均较去年同期有小幅增长,即无论主动或被动的减少供给对价格的回升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上游相关行业PPI指数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17.20%;下游行业PPI指数中,金属制品业同比下降4.20%、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1.4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0.50%、汽车制造业下降1.20%。虽然2015年各月原煤产量的当月同比增长率均呈现负增长趋势,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PPI指数降幅仍然继续加大,即煤炭行业减少供给并未形成价格回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015年全年各月重点电厂耗煤总量同比增长率除6月、8月高于原煤产量的同比增速外,其他月份二者差距与铁矿石原矿产量及钢材产量同比增长率相比,其差距更为明显,即煤炭行业的供需矛盾问题比钢铁行业更为严重。

5.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下运行,钢铁PMI环比回升

2015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12月PMI指数略有回升,但仍然在荣枯线以下运行,表明制造业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整体活跃度仍然较低。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指数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50.9%,中型企业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至49.6%,小型企业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至44.9%。

上述情况表明2015年全年各月情况看,大型企业的状况要好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要好于小型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经济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其抗风险的能力要优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从代表中小制造业企业活跃度的汇丰PMI指数来看,2015年全年期间,仅有2月份达到荣枯线之上,其余各月均在50%以下运行。

制造业PMI指数主要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2.2%,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2%,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47.5%,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在手订单指数为43.6%,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1%,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50.3%,环比上升2.0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2.4%,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

从需求层面看,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上升至荣枯线以上,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增幅最为明显,上述需求层面的回升主要是受国内外圣诞节、元旦、双十二等节假日消费因素的影响,内外部消费需求有所回升。

从供给角度看,生产指数环比上升,从而带动原材料库存指数在荣枯线下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带动采购量指数环比大幅增长2.0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之上,上述情况显示出制造业企业受需求回升的影响,采购活动较为活跃,生产节奏加快,并适度增加了原材料库存。

12月钢铁PMI指数40.6%,环比回升3.6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标中,新订单指数40.9%,环比回升11.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47.8%,环比回升6.6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国内外需求情况有所好转,国内需求的好转与基建投资快速增长,部分微刺激政策效果初步显现有关,但上述三项分项指标长期处在荣枯线之下运行,行业需求疲弱的大环境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生产指数38.5%,环比回升3.1个百分点,表明在需求回升的刺激作用下,企业生产意愿有所回升。与生产相关的采购量指数43.1%,环比回升7.7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35.7%,环比回升2.3个百分点,受国内外需求的活跃度,尤其是国外需求活跃度增强的影响,企业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力度;购进价格指数26.0%,环比回升1.4个百分点,表明在钢铁企业采购意愿增强的带动下,上游原燃材料价格有所回升;产成品库存指数39.5%,环比下降9.7个百分点,是各分项指数中唯一一个环比下降的指数,表明钢铁企业去库存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去库存是以牺牲价格为代价的。

12月钢铁行业PMI指数中虽然部分分项指标环比回升幅度明显,但各分项指标均在荣枯线之下运行,表明整个钢铁行业的活跃度仍然很低。

6.重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低于去年同期

12月当月,我国工业用电量3650.0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86%,增速同比下降了8.9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用电量596.8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16%,增速同比下降4.89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量3053.2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72%,增速同比下降了9.72个百分点。

12月当月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率降幅环比加大,表明重工业企业开工情况低于上月。

1-12月累计,我国工业用电量39348.0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0%,增速同比下降了5.1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用电量672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增速同比回落2.90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量32620.0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0%,增速同比下降了5.50个百分点。

2015年全年,重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与去年全年存在较大差距,表明重工业生产活跃度明显低于去年。

7.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下滑明显

12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18151.00亿元,同比增长7.12%,环比增长77.95%,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8323.00亿元,同比增长19.36%,环比下降6.20%。从融资结构来看,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性公司股票融资环比分别增长6.02%和169.54%,主要是受新股发行和股票增发较多等因素的影响。

1-12月累计,社会融资规模152936.00亿元,同比下降7.07%,降幅同比扩大2.10个百分点,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44个百分点。

2015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52936.00亿元,较2014年减少11635.00亿元,显示出社会融资需求下滑仍较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情况

1.新开工项目投资额累计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趋稳

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去年同期

1-12月份累计,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408084.00亿元,同比增长5.50%,增速同比回落了8.10个百分点,累计增速比1-11月份加快1.20个百分点。

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增速在4月之后逐月加快,截止到年末,但增速仍然低于去年同期。

2)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创2001年以来最低值

1-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551590.00亿元,同比增长10.00%,增速回落5.70个百分点。

按三大产业划分,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24090.00亿元,同比增长8.00%,增速回落5.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的比重分别为40.60%(同比下降0.90个百分点)和56.60%(同比上升0.40个百分点)。

2015年全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率创2001年末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出第二产业扩张的意愿大不如前。

3)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1-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54007.00亿元,同比增长10.10%,增速回落8.00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固定资产累计完成额的64.20%,占比同比增加0.10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中用于第二产业投资完成额176870.00亿元,同比增长9.40%,增速回落7.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用于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175052.00亿元,同比增长9.30%,增速回落7.10个百分点。

民间固定资产中用于第三产业投资完成额164407.00亿元,同比增长9.40%,增速回落9.20个百分点。

2015年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有较大幅度回落,第二产业仍然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方向,但投向第二、第三产业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接近。

2.下游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同比加快

下游部分主要用钢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较高,且同比增速有所加快,这与2015年汽车行业产销情况较好有关,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30%和4.70%,创历史新高。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将对相关钢材产品产生积极作用。

3.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保持同比回落趋势

1-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95979.00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回落9.50个百分点。剔除土地购置费的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78303.41亿元,同比增长0.94%,增速回落6.05个百分点。

剔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1.00%以下,回落幅度逐月收窄,一方面表明2015年房地产投资热情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也表明稳定住房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使房地产投资没有出现加速下滑的趋势。

1-12月期间,本年购置土地面积同比大幅下降31.70%,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商购置土地的热情大大降低,而购置土地面积增速同比下降,将直接影响到新开工面积的增长。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4.00%,一方面与进入冬季开工量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开发商对新建楼盘采取了审慎开工的策略,暂缓开工,等待价格回升。

1-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同比有所加快,其中住宅和办公楼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快;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增速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回落,其中住宅待售面积累计增速回落了14.40个百分点,表明部分地区商品房在2015年度完成了去库存。

三、全年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较为明显

12月当月,我国出口交货值1.11万亿元,同比下降4.30%,增速同比下降了11.60个百分点,降幅环比扩大2.30个百分点。1-12月累计,我国出口交货值累计11.86万亿元,同比下降1.80%,增速同比下降了8.20个百分点。

2015年全年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与去年同期相差8.20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出口压力较大的现状。

四、汇率及货币供应量情况

1.M2增速超目标

12月,流通中货币(M0)期末余额6.32万亿元,同比增长4.90%,狭义货币(M1)期末余额4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0%,广义货币(M2)期末余额13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0%。2015年年末M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年初设定的12%的目标。

12月份货币流动性比率为0.288,同比上升0.005个百分点,环比回升0.006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2.经济货币化程度较高,但经济运转效率较低

通常用M2/GDP反映经济货币化程度,M2/GDP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但M2/GDP比例的大小、趋势和原因则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但以1.5作为警戒线。

截止到2015年末,中国M2/GDP指标为2.06,同期美国该项指标为0.73。

2015年末,中国GDP总量67.67万亿元,M2供应量139.23万亿元,相当于1.00元人民币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0.49元的GDP;同期美国GDP总量16.69万亿美元,M2供应量12.42万亿美元,相当于1.00美元的货币供应量可以撬动1.34美元的GDP。

五、宏观环境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2015年全年,GDP同比增长6.80%,基本完成政府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趋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际增速略低于过去年同期,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下降较为明显,总体上看,201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全面步入艰难期的一年。

PPI指数下降幅度趋稳,PMI指数在荣枯线下运行,重工业用电量同比负增长,上述情况表明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累计增速持续回升,在年末达到全年次高,但低于去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累计增速回落势头趋稳,剔除土地购置费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至1%以下,基建投资仍然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有所加快。

钢铁PMI指数环比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以下运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PPI指数同比降幅继续扩大,与上游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综上所述,2015年全年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但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出口环境较为严峻,钢铁行业下游主要用钢行业扩张速度减慢,用钢需求增速普遍回落,钢铁行业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