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我国的光伏、风力、水利发电装备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国全党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我国积极参与了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全球气候治理是当今国际社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是未来要处理的问题。联合国世界气候组织宣称,尽管因新冠疫情许多国家实施封销措施,但2020年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仍创下新记录,气候危机继续恶化,全球变暖正在扼杀我们的星球。

2015年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要求在世界工业革命前水平上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尽量不超过1.5摄氏度。2021年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明确全球气候升温应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确定的目标超出了《巴黎气候协定》提出全球气候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的愿景。

当今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水平升高了大约1.1摄氏度。在过去的40年,每一个10年的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10年都要高。短短40年,全球经历了气候日趋变暖,在没有人类影响的气候条件下,气温造成的极端天气,每10年才会发生一次,在气温上升到1.5摄氏度,极端天气每10年要发生4.5次,升温到2摄氏度则发生5.6次,上升到4摄氏度将达到9.4次。气候变暖造成了极端天气愈发频繁,必然会对人类、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全球气候升幅如能保持在1.5摄氏度以内,则可能:一、防止格陵兰岛和南极西部的大部分冰盖崩塌,这将有助于将本世纪海平面上升幅度限制在几英尺(1英尺约合0.3米),如上升到2摄氏度,冰盖将会崩塌,海平面则有可能上升多达10米,这会严重侵蚀海岸线并淹没一些小岛国和沿海城市。二、防止对海洋珊瑚礁的大量破坏,如增幅上升1.5摄氏度,将会破坏70%的珊瑚礁,增幅到2摄氏度,99%的珊瑚礁将会消失,这将毁掉鱼类栖息地和依靠珊瑚礁生存的动物种群。三、防止和降低由于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气温升幅到2摄氏度,气候变暖导致更极端的降雨,进而增进洪水风险,还会加剧水分增加导致更严重的干旱。灾难天气增多,世界上大片地区将会出现作物歉收,市场粮价飙升以及饥荒,生物多样性将会严重枯竭,粮食安全程度下降。

全球气候治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温室气体增加,引发全球地面温度升高,过去的100年,温室气体人为排放量到大气中的量高速增长,而且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治理气候变暖主要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科学家预测,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45%,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样才能缓解气候的升温。影响气候变化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它们对地球升温的影响分别为66%、16%和7%。人类活动中排出的二氧化碳有一半留在大气中,而且能长时间留存,另一半被海洋和陆地上的树木和植物吸收。但当今极端天气频发,山林野火、干旱以及大量伐木,日益严重地损害自然界吸收排放的能力。甲烷是一种强效,但在大气中留存较短的温室气体,因此,减少甲烷排放会迅速产生影响。在化石燃料和农业生产中降低甲烷释放是当前迫切行动,现有100多个国家参与甲烷减排行动,计划到2030年将其排放量比2020年减少30%。一氧化二氮主要是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粪肥所致。

在全球气候治理上,我国一直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国别目标和政策的国家自主权,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行动,脚踏实地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上取得了积极效果。

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我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计划(2015-2020年)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了48.4%,到2030年预计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我国还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达到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效果,可以将用不完的排放权卖给其他企业。碳市场交易对买卖双方从事清洁生产都有激励作用,能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量,以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快清洁能源建设。202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能力分别为2.815亿千瓦和2.534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计划2025年将这一比重提高到20%,2030年再提高到25%,届时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5月国际能源署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处于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和供应中心。过去数年全球清洁产能增长中中国约占40%,到2020年则上升到50%。中国的光伏、风力、水利发电装备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提供了当今世界清洁能源建设安装使用所有装备的60-70%。

增强绿色能源融资力度。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所有主要公共金融机构都承诺停止向海外煤电项目提供融资,转向逐步增加绿色能源投资。在这一领域我国加强了融资力度,从2015年到2019年,为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提供的融资增长了3倍多。我国承诺将其海外金融组合的很大一部分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的银行为阿根廷、肯尼亚、智利、意大利的太阳能项目,以及巴西、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的风电项目均提供了融资。

当今,全世界仍有近10亿人没有用上电,30多亿人尚未使用清洁能源做饭。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能源和可持续基础设置每年面临的资金缺口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的2%。国外媒体评论称,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时刻,世界需要的资金,由于中国加大融资力度,不是少了而是增加了,中国的海外开发金融机构将在绿色能源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煤炭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中国能源消耗中有58%来自煤炭,80%的碳排放是在能源生产过程中(主要在煤炭发电领域)产生的。限制高排放、高耗能项目开发,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并逐步减少,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具有“富煤”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供应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变化,以煤炭消费为主体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可靠替代基础上。为此,我们需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提高煤炭高效清洁使用,减少碳排放量,推动煤炭消费向低碳化发展。在大幅度提高GDP单位煤炭能耗水平;把煤炭生产排出的废气、二氧化碳固碳化和捕捉封存;利用煤炭制取氢气以及对其储存和运输等先进技术领域方面,我国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步提高,某些成熟技术得到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一个以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多元化发展的稳定,低碳、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日渐构筑和形成。

我国今后几十年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个过程是国民经济效益和质量极大提升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其完全实现时,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将会得到巨大提升。


资讯编辑:孙震 021-26093855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