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合金 > 热点资讯 > 正文

退”“治”“转”三步走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 秀山产业绿色转型换来水清岸绿

分享到:

秀山鑫发电解锰渣场整治后“变身”绿地。(受访者供图)

寒露时节,秋雨迷蒙中的梅江河水流清澈、鱼翔浅底,宛如一条玉带,环绕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区。可在多年前,梅江河却因电解锰行业的严重污染而鱼虾绝迹。

地处渝湘黔交界处的秀山,锰矿资源丰富,曾有着“锰都”的称号,与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并称中国锰矿“金三角”。然而,“发锰财,锰发财”的秀山,也面临着锰污染引发的生态“失速”,生态宜人的“边城”一度成为污染严重的“黑城”。

痛定思痛,秀山采取“退”“治”“转”三项举措,着力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

29家锰矿开采企业

19家电解锰企业全面退出

自2005年开始,秀山就已着手治理锰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经过多年治理及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生态环境虽有明显改善,但“锰患”并未消除,锰渣渗漏污染等遗留问题依然突出。

2019年,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前往秀山,开展了为期9天的下沉督察,再次指出秀山锰行业存在的环境问题。

为此,秀山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锰行业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又相继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以上率下,形成整改合力,强力推进锰污染治理。

在此基础上,秀山对全县锰矿山、电解锰企业、锰渣场进行实地摸底排查,各职能部门相继开展问题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精准,根据排查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抓好整改。

“不过,有两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遗留锰渣场怎么治理?治理到什么程度?以前没有可参考的成熟方案,也没有具体标准。”秀山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2021年,秀山聘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锰污染治理技术支撑牵头单位。在全面摸排调研的基础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编制了《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

由此,秀山相关部门在开展锰渣场水文地质勘查和锰环境状况调查监测,摸清涉锰环境污染状况上均有了相关依据,实现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有效治污。

在此基础上,秀山又出台了相关政策,设立了锰行业转型发展扶持风险补偿基金,在土地、税收、金融、投资、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退出企业最大优惠。

如今,秀山全县29家锰矿开采企业、19家电解锰企业已全面淘汰退出,201个矿山井口全部封闭。

科学分级施策

深度治理23个锰渣场

涉锰企业全面淘汰退出,只是锰污染治理的第一步。

“锰污染治理的一大难点是遗留电解锰渣场整治难度大。”秀山县委负责人介绍,比如鑫发锰业、望明锰业等部分电解锰渣场,地质情况复杂,技术要求高,整治难度较大。

按照平均每生产1吨金属锰就要产生8至10吨锰渣测算,秀山经年累月堆积的锰渣难以计数。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下,秀山针对23个锰渣场,制定了科学分级治理的计划。

位于孝溪乡复兴村的长江电解锰渣场,就是秀山针对锰渣场进行深度治理的典型。

今天,从空中俯瞰,曾经锰渣成山、寸草不生的长江电解锰渣场已被绿色植被覆盖。

“通过建设垂直防渗漏墙、地表水倒排、拦渣坝加固、封场改造等工程,给地表穿上了一件雨衣,最大程度减少渣场渗漏液产生,让渣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秀山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是长江电解锰渣场,秀山矿山井口分布最集中的老山沟也迎来了涅槃新生。

“主干道两边,以前全是工棚和厂房,现在都是花花草草了。”当地群众感叹,山还是那座山,却早已换了容颜。

近年来,秀山在老山沟打造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按照“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的原则,开展“山、水、林、田、草”综合整治,对未损毁的原始地貌区域进行保留现状处理,对裸露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使矿山损毁土地达到可利用状态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截至目前,秀山23个锰渣场已治理完成13个,预计今年底将全面完成治理。

产业结构全面绿色转型

换来天蓝地绿水清

从“退”到“治”,秀山锰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主旋律下,要彻底撕掉“锰都”标签,秀山还要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上谋求新赛道。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在淘汰落后产能后,秀山经济反而获得长足发展。2022年,秀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2亿元,同比增长3.5%,拥有市级科技型企业484家,规上工业企业81家,专精特新企业31家。

“我们在推进‘退’和‘治’的同时,强调‘转’的质量,也就是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秀山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在工业经济转型突破方面,秀山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主要突出现代中医药、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围绕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加工、生物制药、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同时,现代物流、商业贸易、农村电商、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又进一步支撑着秀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秀山铁路、冷链等“五大物流中心”高效运转,建材、化工品等“十大专业市场”入驻商户2000家,业务覆盖周边13个区县,快递年上行量3000万件,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是全国唯一的物流、电商“双示范园”。

秀山还成功创建西街、凤凰山、洪安边城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川河盖市级旅游度假区,兴隆坳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逐年递增。

对于秀山居民来说,锰污染综合治理带来的最直观体验是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清澈的梅江河又回来了。

首席记者 陈维灯
     文章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资讯编辑:高硕 021-26093087
资讯监督:查佐栋 021-2609321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